<track id="nhn0z"><ruby id="nhn0z"><menu id="nhn0z"></menu></ruby></track>
    1. <track id="nhn0z"></track>
    2. <acronym id="nhn0z"></acronym>
    3. <p id="nhn0z"></p>

      開屏策劃|今天,必須為云南添點綠

      2024-03-12 17:49:24 閱讀量5771

      3月的云南

      陽光明媚、春風拂面

      到處是生機勃勃的畫面

      昆明五華西翥千畝梨花盛開 龍宇丹 攝

      今天

      是第46個植樹節

      主題是

      “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美麗中國”

      云南大圍山發現保護區最大東京龍腦香林.jpg

       每年都在種樹

      可為什么要種樹呢


      因為

      樹能夠實實在在

      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 

      為生活平添詩意和氧氣

      一畝樹林

      一年可吸收各類粉塵20至60噸

      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

      并釋放49千克氧氣

      除了凈化空氣

      樹林還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旱

      調節氣候、降低噪音等功能

      是地球生態最基本

      最直接的屏障

      屏邊大圍山國家公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種樹

      種下的是綠色

      更是希望

      屏邊大圍山國家公園

      1982年

      云南省頒布

      《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細則》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40年以來

      全省累計有6.74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

      植樹累計達43.26億株


      “十三五”期間

      全省共完成營造林3847.66萬畝

      其中人工造林2055.41萬畝

      封山育林511.37萬畝

      目前,全省林地面積4.24億畝

      森林面積3.74億畝

      森林覆蓋率65.04%

      均位居全國前列

      屏邊大圍山國家公園

      這正是一代代云南植樹人

      用他們的雙手,辛勤的汗水

      為山川種綠苗

      為大地披綠裝


      陸良“八老”

      三十余年造林超10萬畝

      過去的曲靖市陸良縣龍海鄉因喀斯特地貌的特性,光禿禿的山體上怪石嶙峋,土質石漠化嚴重。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八老”(資料圖)。新華網發(曲靖市委宣傳部 供圖)

      從1980年開始,龍海鄉樹搭棚村村民王小苗、王家德、王開和、王家壽、王家云、王德映、王云方、王長取在海拔2300米高的花木山上建起了7400畝的公益性生態林,護林三十余年,累計承包工程造林超過10萬畝。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八老”(資料圖)。新華網發(曲靖市委宣傳部 供圖)

      植樹造林的任務基本完成后,八位老人以護林守林為主。不論白天還是黑夜,不管刮風還是下雨,都輪流到山林里巡邏。

      時至今日,仍有老人不時到花木山林場走一走,看一看。因為,這里的一草一木凝結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



      楊善洲

      兩代人接力守護善洲林場

      1951年,楊善洲參加工作,先后任云南省施甸縣委書記、保山地委書記等職,1988年,61歲的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休后,回到家鄉大亮山植樹造林,造福百姓。

      楊善洲(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2載辛勤耕耘,楊善洲帶著干部群眾,植樹造林5.6萬畝,讓大亮山披上綠裝。2010年10月10日,83歲的楊善洲告別人世。為紀念老書記,大亮山林場此后更名為“善洲林場”。如今,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林木蔥郁,溪流不斷。

      楊善洲(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若將管護好、發展好善洲林場比作一場接力賽,周波便是楊善洲老書記的接棒者。

      楊善洲(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創業難、守業更難。周波正努力向著護林專家、林場管家、林業行家靠近。他的重點工作聚焦在改善基礎設施和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加強林場生態安全等方面,增修防火通道,為防火瞭望臺新建水窖,購買森林防火摩托車和滅火設備,森林防火期他還帶領職工深入林場周邊各村寨,開展防火工作宣傳,嚴格火源管控。

      三十余年來,周波始終奮戰在善洲林場這片土地上,將守護楊善洲精神融進了自己的生命里,潛心深耕一片林子一種精神。



      張林波

      20余載讓萬畝荒山成森林

      景洪市嘎灑鎮的大黑山林場,曾經是雜草叢生的荒山。1993年,張林波帶領當地村民承包這片約2萬畝的荒山,開始墾荒種樹。20多年時間里,林場累計完成人工種植14000多畝,先后植樹400余萬株。

      云南省景洪市嘎灑鎮大黑山林場一景(2019年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張林波(左一)和當地群眾探討下一步景洪市嘎灑鎮的大黑山林場發展計劃(2019年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張林波(左)和林場工人一起查看景洪市嘎灑鎮的大黑山林場中的植物(2019年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如今的大黑山林場,不僅荒山變美了,林場還為周邊村寨的群眾無償提供杉木種苗,扶持群眾植樹造林,同時指導村民發展林下產業。



      和朝明

      金沙江邊種柳人

      納西族漢子和朝明,是土生土長的麗江市石鼓人,本職工作是護林防火。2012年,他組織林業系統的黨員在金沙江邊試種了100多株柳苗,成活率還不錯。

      2020年4月21日,在云南省麗江市石鼓鎮航拍的金沙江,江邊柳林如同一條綠色的飄帶。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次年,他開始號召黨員干部、護林員、村民、學生等,在金沙江邊大規模種植柳樹,到2020年,他帶領群眾在江邊種下10萬余株柳苗,用一抹抹新綠,為長江上游防風固土、抵御洪水和生態環境保護“添磚加瓦”。

      郁郁蔥蔥的柳林,不僅實現了老一輩種柳人保護良田的樸素愿望,也為“長江第一灣”增添了一抹美麗的綠色。

      今天

      我們也用自己的雙手

      一起種下一株春天的希望吧

      昆明的朋友

      可以前往盤龍區野鴨湖度假區

      西山區豹子箐旅游度假風景區

      或者

      3月16日-3月31日

      周末去昆明世博園種一顆綠植

      云南生活方式攝影大賽攝影展在昆明世博園拉開帷幕(8.jpg

      如果沒時間親手種下一棵小樹

      我們也可以選擇在互聯網上種下一棵樹

      我們通過公交出行

      手機支付、在線繳費等方式

      減少碳排放量

      種下一棵棵虛擬的“樹”


      值此春日好風光

      一起種樹去


      策劃 楊和慧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綜合新華社、云南發布、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云南日報、云南網等

      責任編輯 袁熙

      責任校對 羅秋旭

      主編 何曉宇

      終審 編委 李榮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_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_在线好屌妞国产精品_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